进入本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信息化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以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而且加快与城镇化、制造业和工业化的融合,又催生了经济增长的新业态,培育了新的增长动力。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凸显国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引领的新兴经济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2015年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专业“互联网+”方向高级课班,旨在促进传统行业经济管理人员向“互联网+”转型,推动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发展,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学院简介】
1、学科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院。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研究生院,我院现有40个教学系;截至2013年7月,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3个含自主设置博士授权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9个(含自主设置硕士授权点13个);还有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法律硕士、金融硕士、税务硕士和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等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2、师资优势
全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36名、硕士生导师495名。学者们贡献了大量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在《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公布的505名“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多位学者当选。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以来的学习中,截至到2014年6月,我院共派出31人次专家学者为政治局委员进行授课,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
3、研究生教育成果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自建院以来累计培养了六千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据初步统计,在已毕业的学生中目前有多人担任省部级、司局级以上领导职务;更多的已毕业学生已经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与资深专家。同时我院自1989年起开始在职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是全国举办在职研究生教育项目时间最早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截至目前,共举办了四百多期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开设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哲学等数个学科领域,47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累计培养了上万名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员,绝大多数学员目前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高级领导干部和学术研究带头人。
【所系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于1978年4月5日正式建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定位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殿堂、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工业经济人员规模近百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占全体研究人员的80%以上。主要研究工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发展和运行的基础理论、方法以及重大现实问题;跟踪和掌握国内外产业经济(工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理论动态。
目前工业经济研究所设有工业发展、资源与环境、工业运行、投资与市场、产业组织、区域经济、能源经济、财务与会计、企业制度、中小企业等11个研究室;编辑出版《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中国经济学人》、《商学院》等杂志;主办《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和经济管理出版社;设有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等全国学术团体;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负责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等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设有产业经济和企业管理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单位,每年招收20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著名经济学家马洪著名经济学家马洪同志为该所第一任所长,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周叔莲、张卓元、陈佳贵、吕政、金碚等也先后任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在本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任所长为黄群慧。